一、硬度检验的核心意义
防护罩的硬度直接影响其防尘性能与使用寿命:
材质适配性:不同工况(如高温、粉尘、振动)对防护罩硬度要求不同,硬度不足易导致变形、磨损,硬度过高则可能丧失柔韧性(如橡胶件硬化断裂)。
性能稳定性:硬度达标可确保防护罩在长期使用中维持密封效果,避免因材质老化或外力作用失效。
二、常见防护罩材质与硬度检验方法
根据 Nippon Bearing 常用防护罩类型,按材质分类说明检验方式:
(一)橡胶 / 聚氨酯类防护罩(如刮板、唇形密封)
适用场景:常规防尘、中等强度摩擦环境。
检验工具:邵氏硬度计(Shore Durometer),通常使用 A 型或 D 型(根据材质硬度选择)。
检验步骤:
预处理:将防护罩样品置于 23±2℃环境中静置至少 16 小时(消除温度影响)。
定位测试点:在防护罩非边缘区域选取 3-5 个测试点(避开接缝、褶皱处)。
硬度测量:
垂直按压硬度计压头至样品表面,确保压头与样品完全接触。
稳定施压 5 秒后读取硬度值(单位:Shore A 或 Shore D)。
数据处理:取平均值,误差应≤±2 度。
参考标准:
Nippon Bearing 推荐橡胶类防护罩硬度范围:Shore A 60-80(常规工况),高温环境需提升至 Shore A 85-90(硅橡胶材质)。
(二)金属类防护罩(如不锈钢端盖、金属迷宫式密封)
适用场景:高粉尘、潮湿或真空环境。
检验工具:洛氏硬度计(Rockwell Hardness Tester)或维氏硬度计(Vickers Hardness Tester)。
检验步骤:
表面处理:打磨样品测试面,去除氧化层或油污,确保平整。
选择标尺:
不锈钢材质常用洛氏标尺 HRC(硬度较高时)或 HRB(中等硬度)。
低碳钢材质可选维氏硬度(HV),载荷根据厚度选择(如 5-10kgf)。
测量操作:
固定样品,压头垂直施加荷载,保持 10-15 秒后读取硬度值。
每个样品测试 3 点,间距≥3mm,避免局部硬化影响结果。
参考标准:
不锈钢防护罩推荐硬度:HRC 15-25(兼顾强度与韧性),若需抗磨损可提升至 HRC 30-35。
(三)复合材料防护罩(如波纹管伸缩护罩)
适用场景:频繁往复运动、需兼顾柔韧性与耐磨性的环境。
检验工具:邵氏硬度计(外层橡胶部分)+ 金属硬度计(骨架支撑部分)。
特殊注意:
外层橡胶硬度需符合 Shore A 70-85,内层金属骨架硬度需达到 HV 150-200(低碳钢)或 HV 200-250(铝合金)。
三、硬度检验注意事项
环境控制:测试温度需保持 23±2℃,湿度≤50%(避免水汽影响金属氧化或橡胶吸潮)。
样品状态:
新防护罩需确认出厂硬度报告(Nippon Bearing 通常随货提供材质证书)。
旧防护罩需清洁表面,若有明显裂纹、变形或老化(如橡胶发粘、金属锈蚀),应优先更换而非检验。
误差修正:
橡胶类样品厚度需≥6mm,若厚度不足可叠加相同材质样品(不超过 3 层)。
金属样品厚度需≥3mm,否则需使用表面硬度计(如里氏硬度计)。
四、Nippon Bearing 官方参考标准
材质技术手册:可查阅《Nippon Bearing 直线导轨防护系统技术规格书》,其中明确不同型号防护罩的硬度指标(如 NB-2 系列橡胶刮板推荐 Shore A 75±5)。
异常处理:若检验结果超出推荐范围,建议:
新件联系供应商确认批次质量,旧件检查使用环境(如高温、化学腐蚀是否导致材质劣化)。
特殊工况(如真空、强酸环境)需定制防护罩,硬度标准可咨询 Nippon Bearing 技术支持。
五、总结
防护罩硬度检验需结合材质特性与工况需求,通过标准化工具与流程确保数据准确。对于 Nippon Bearing 产品,建议以官方技术参数为基准,定期检验(如每季度一次)并记录数据,以便及时发现材质老化或异常磨损,保障直线导轨系统的防尘性能与使用寿命。